酷暑七月,热情如火,在温州理工学院的学子们忙着暑期社会实践的同时,文传学院的老师们也没闲着,为了响应下学期产业学院的开办,传媒和汉语言两个专业的老师们在系主任的组织下,近期先后走访了温州晚报和温州海外传播中心,进行人才培养需求调查,并和就课程设置和产业实践开展了深入交流。
7月3日,刘素敏、黄夏青、邓金培、郑梓仪、姜佳迪等五位老师来到了温州晚报大厦,和温州晚报编委,中宣部《传媒》特聘专家王若江、温州晚报全媒体协同中心副主任郑、文化温州温州晚报编辑瞿晓伟进行圆桌会谈,双方通过产业学院的新模式,探索“行业+高校+企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三个多小时的座谈中,文传老师们和业界导师们分别就“青年创意注入传统内容生产”、“企业导师优化实践教学”、 “在地文化研究成果落地”等话题展开探讨并达成了多项共识。据悉,下学期,王乐乐主任记者将作为外聘教师,来温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IP策划与设计》课程。王若江编委之前也应邀给网新专业新生开设专业认知讲座。
7月11日,教研组小分队又来到温州海外传播中心,刘素敏、蒋子郁两位老师与该中心负责人许鹏怀就如何以“国际创客”深化海外传播为主题,深化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海外传播产学研能力进行了面对面恳谈,探讨如何将成功的外籍创业者纳入国家“讲好中国故事”体系。设立“中国故事工坊”,提供地方文化与发展素材库,侧重鼓励文化传媒、文旅类创业者在其产品、服务和自媒体内容中自然融入中国元素、讲述真实发展故事。
供稿:温州文学与传媒学院 刘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