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追寻老兵足迹,传承红色精神,2021年11月14日上午7点半,温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红笔杆”党员志愿服务队再次踏上了寻访老兵之路。在黄劲老师的带领下,志愿队成员们依次来到张松贤、周兴杞和马发泉三位老兵的家中进行采访。
张松贤老兵在工作岗位上的照片
志愿队成员们首先来到了位于瑞安市安阳街道的张松贤老兵家。张老曾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荣立二等功一次。面对枪林弹雨,他毫不退缩,在1985年的九洞版战役中,张老的左上臂被子弹打中,但他还是冲锋在前;在穿过100米生死线时,装在他心里的只有保卫祖国这一个念头。在张老退伍后,他成为了安阳街道四级调研员,继续为社会做奉献。
在采访完张松贤老兵后,志愿队又来到了周兴杞老兵家中。周老精神抖擞地向我们讲述着他的经历。1964年8月,周兴杞被分配到先锋艇一号,成为一名轮机兵,后又参加了1965年新中国最大海战“八·六海战”。当提及毛主席对海战给予了高度评价时,周老的脸上露出了激动的神色。2002年退休后,周老继续发挥余热,他不仅成为了瑞安市新四军研究会的副会长,还在瑞安“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瑞安县委等组织中担任讲师一角。临走之时,周老紧握着我们的手,告诉我们要牢固树立爱国精神,沿着共产党的道路,弘扬正能量。
老兵周兴杞讲述红色事迹
最后,志愿队成员们来到了马发泉老兵家中。马老向我们讲述了一些他在上甘岭战役、金城反击战中印象深刻的场景。当时为了完成作战目标,马老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大哥倒在血泊之中而无法上前背回大哥的尸首,这悲痛的一幕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无情和残酷。我们还了解到马老在退休后,与一群老志愿军战士辛苦建成了瑞安市抗美援朝历史教育馆,以纪念那场战争和那些牺牲在异国的战友们。马老对祖国的拳拳之心,对战友的真挚感情,让我们肃然起敬。
“红笔杆”实践队队员和马发泉老兵合照
此次活动让我们再一次重温历史,铭记历史。作为新一代青年大学生,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把红色精神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