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简介】
陈友忠老兵向我们展示他的奖章
陈友忠,中共党员,1928年生,祖籍浙江温州平阳。年仅21岁的陈友忠随20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一次战斗中,作为卫生员的陈友忠救出了7名战友,并为救负伤的队友而被炸弹炸成重伤。经过苏联医生长达8个小时的手术,才将身上的弹片取出。
负伤回乡后,他继续为民服务,发光发热。对于护士钱嘉辉长达6个月悉心照顾的恩情,陈友忠心中感念,经过漫长岁月也不曾忘却。在退伍返乡的半个世纪后,他执着地找寻,最终与她相逢,当面致以最真挚的感谢。
【经历】
抗美援朝,拼死救回战友
2021年11月21日上午,红笔杆采访小组来到陈友忠位于平阳的家中时,门口放着当日刚投递的报纸《温州日报》、《老年报》、《浙江日报》,一旁的邻居告诉我们,订报、看报是老人坚持多年的习惯。这个习惯的养成,与他年轻时从军的经历息息相关。
陈友忠4岁时,父母便去世了,他在哥哥的抚养下长大。但不幸的是,哥哥在他入伍前去世了,留下他孤身一人。无依无靠的他毅然决定参加革命事业,跟党走,打胜仗。自1948年入党至今,陈有忠已经光荣在党73周年了。
1950年的9月,时年21岁的陈友忠跟随着20军,远离家乡,入朝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支野战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改编而成,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
据陈友忠回忆,他当时在部队里面担任卫生员,从事医务护理和伤员救助工作。在1951年5月的一场战役中,他所在的部队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将士们冲在战斗第一线,浴血奋战,前仆后继。双方伤亡惨重,轰炸声、嘶吼声、惨叫声萦绕在充满铁锈味的战场上空。突然,敌军用炸弹开始猛烈的攻击,打了20军一个猝不及防。
看到一个个战友们在战场上倒下,陈友忠心如刀绞。他顾不得多想,抓起一个急救包就向前冲去。冒着敌人的弹雨,他飞快地向前冲去,没有一丝退却,迅速来到了被炸伤的战友身边,看到战友们血肉模糊,他强忍着悲痛麻利地掏出绷带为战友进行包扎止血后,将他们扛在身上背回后方营地。这样来来回回,出生入死七次,在救最后一位战友时,他不幸被炸弹击中,身负重伤。
由于当地医疗水平有限,陈老于当年7月被送回国内,转入吉林延边市的第三陆军医院,经过苏联医生约8个小时的手术,才将身上的弹片取出,而他的肩部因大面积受到创伤,神经组织坏死,后将脚上的神经组织移植到肩上才得以治疗。
手术后,陈友忠的伤口因感染发炎长出虫子,发高烧近一个月,而且上身打满了石膏,生活不能自理。“当时我的心里无奈又着急。”陈老说,战况紧急,前线的战士死伤无数,自己身为卫生员却不能上前线救死扶伤,自己的病情也迟迟不见好转,一度心情急躁,感到不安。当时的医疗队护士钱嘉辉在听闻他的英雄事迹后,深深为之触动,悉心照顾他。平日里不仅做好她的本职医护工作,打针换药,同时还会照料他的起居生活,帮助陈友忠刷牙洗脸。她把陈友忠当成自己的弟弟一般,在他为不能上前线而情绪低落的时候,给他读报纸上的的新闻,转移他的注意力,缓解战争受伤后的不安情绪。经过护士六个多月无微不至的照顾,陈老身体得到了很好的恢复,情绪上也获得了很大的宽慰和放松。
初心不改,跨半世纪寻恩人
早年的通讯不发达,离开医院,退役之后,陈友忠和钱嘉辉护士在没有见过面,也没有了联络。50年来,他一直想找机会再见这位白衣天使一面,当年护士全心全意为志愿军伤员服务的崇高精神让他长久萦怀。2000年,正逢抗美援朝战争50周年,在一位老战友的建议下,陈老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找到了恩人。钱嘉辉的妹妹看到了发表在《钱江晚报》上的文章《一位志愿军老战士半个世纪的牵挂——小护士,你在哪里》,传信告诉姐姐有个50年前她曾医护过的志愿军战士想当面感谢她。在电视台记者的帮助下,跨越半个世纪的两人重拾联系,陈老远赴唐山去看望,相逢之时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他们先后见过两次,可见深厚的战友之情,令人动容。
从部队退伍回来,他开始从事县里调查员工作(人民公社社长),并于1954年退休。退休后,他先后介绍了7个党员入党,当了10年公社书记,创造了56个先进,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
如今,陈老已是93岁高龄,他步履蹒跚,谈吐和思路却十分清晰。几十年来,陈友忠养成了每天看报的习惯,从报刊杂志里时时关注当下的国际形势和社会现状。他与老伴两人相守在故乡平阳,过着简单、充实的生活,附近的邻居对于陈老当年的事迹也都有耳闻,十分敬重这位抗战英雄。战争在陈友忠身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疤,如同刻在他心里对党的忠诚,历经百年岁月不更改。
【总结】
陈友忠老兵谈当年往事
年少便积极向党,随军抗美援朝;不顾自身安危,冒死救出7名战友,自己却身负重伤——他就是温州老兵陈友忠。陈老虽已93岁高龄,但刻在记忆里对党的忠诚历经百年岁月不更改,在追随党的路上愈走愈坚定。
枪林弹雨摧不毁中国军队,世纪时间消不灭革命友谊。他们用鲜血与伤痛筑起新中国的长城,用初心与感恩延续军旅佳话。烽火年代虽成历史,老兵精神永垂不朽。
队员:骆艳芳 朱涵 夏静宜 欧欣妍
指导老师:江婧婧
文字指导:邓金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