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品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党建之窗 党建品牌

红笔杆老兵专访——郑安者:英明垂千古,丹心照汗青

作者:温理工红笔杆实践队 编辑: 来源:【文学与传媒学院】 时间:2021-11-14 阅读:

[老兵简介]

郑安者老兵受访近照2 拍摄:红旗摄影.jpg

郑安者老兵正接受红笔杆实践队员的财采访

郑安者,中国共产党员,1940年生,祖籍温州乐清人,1960年入伍。在1966年2月奉命出国援越抗美战斗历时一年左右,在部队里担任汽车连班长,主要任务是拉运雷达。他在敌机的不断轰炸中不畏生死,精准定位敌机位置,和英烈们共击落98架敌机,击伤103架,在1966年7月11日击落敌机11架,为减少部队伤亡和抗美援越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总参表彰,荣获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

1968年3月份他退役回到家乡,退伍后他一直都在家里务农,今年的他已是八十二岁的高龄并有着六十年的党龄,身体硬朗。

【经历】

1966年,毛主席一声令下,15万高炮官兵,金戈铁马,气壮山河,奔赴战场,打响了援越抗美中越交通运输线上的保卫战,他毅然决然的选择奔赴战场,保家卫国。如今的他,虽然在家务农,但仍很关注国家大事。回想起那段峥嵘岁月,他的心中仍有满腔热血,想要报效祖国的心,从未停歇。

回忆初衷,热血沸腾,守卫边疆

我们问及他参军的原因时,郑老带着略显心酸的语气告诉我们,那时候的他们,家里很穷,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郑老选择了参军。他刚到部队里的时候,什么都不懂,部队就是学校,在部队里不管是领导还是战友,每个人都对他很好,他在部队里面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966年2月,援越抗美的保卫战已打响三年,郑老所在的炮兵团接到上级让他们支援越南的命令,他没有丝毫的犹豫,毅然决然的抛弃一切,奔赴战场,守卫边疆,保卫国家。

当我们问他有没有在战场上想念家人时,郑老带着坚定的眼神看着我们说,没有时间去想念家人和故乡,心里只想着党和国家需要他,他随时准备着献出自己的生命。

泛黄的证书,见证“光辉岁月”

在采访的中途,我们问及郑老当年的奖章还在吗,郑老十分热情的上楼拿出他的荣誉奖章,向我们诉说着他当年的英勇事迹。他说,当年在援越抗美的战争中,生活很是艰苦,几乎每一天敌军都会来轰炸我军,每次都是低空飞过,每次都是在与死神擦肩而过。他的任务是运输雷达,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他在夜里运输雷达时,车是不能开灯的,以免被敌军发现。

1966年7月11日,这是一个对于郑老印象深刻的日子,在这一天里,他和他的战友们共击落了11架敌机,被部队授予二等功和三等功。

后来,郑老给我们讲诉了一个令所有人都为之动容的故事。记得又一次,敌军对我军狂轰乱炸,溅起来的泥土将一个战友埋在了坑里,是另一个战友冒着被敌军轰炸的危险用手将他挖出来的,手都挖破了还不停。听到郑老包含深情的讲述,在场的每个人都为之动容。 

英雄终迟暮,风华永流传

  转眼间,当年在战场上意气风发的少年已成为在家务农的老人,但当他向我们说起他当年的英勇事迹时,他的眼里仍有踌躇满志,热血沸腾。郑老从青葱少年到革命战士,用青春和热血守卫国土,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无愧世纪的见证者。他在对年轻人的嘱托中说,“希望我们年轻人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越来越好”,我们每个人都记住了郑老的嘱托并将为之奋斗。

【结语】

”红笔杆“实践队和老兵合照 拍摄:红旗摄影.jpg

郑安者老兵与实践队员们合照

时光流逝,精神永存。55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心怀祖国与人民为了和平与正义奔赴战场。55年后,我们共同学习伟大的抗美援越精神,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致敬英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应该坚定民族自信心,提升民族自豪感,回望来时路,感恩新时代,担起属于我们的青年责任!

 


版权所有 温州理工学院 备案号:浙ICP备05014618号-1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