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品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党建之窗 党建品牌

红笔杆老兵专访——周跃南:退役退休不褪色

作者:温理工红笔杆实践队 编辑: 来源:【文学与传媒学院】 时间:2021-11-28 阅读:

【老兵简介】

周跃南,中共党员,1959年12月生,1980年11月入伍,1985年11月退役,曾任职于温州市公安局瓯海区分局。曾获浙江省首届“最美退役军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感动温州十大人物”、“第三届浙江省道德模范”、 “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等荣誉称号。

周跃南老兵与锦旗合照2 拍摄:郑皓玥.jpg

周跃南老兵与锦旗合照

【经历】

周跃南在参加边境自卫反击战时,与其他温州籍战友约定:如果谁牺牲了,其余战友就要照顾他们的父母直到养老送终。34年来,周跃南一直照顾着牺牲战友陈云生的母亲,始终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铭记历史、珍惜生命”作为自己的准则。

为国出征 肩负使命不退缩

1981年冬天,周跃南、陈云生等11位温州小伙参军入伍。3年多的军旅生活接近尾声,正当他们即将退役归家之时,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了。

“我们的部队当时处在最前面,往前84米就是敌人,他们说话我都可以听到。我们前面的地雷埋了一层又一层。后来部队准备从越南手中夺回自己的阵地,进行全面反击。三天的炮火打下来,虽然最后重创了越军,但是我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一共牺牲了200多位年轻的战士。他们都只有二十来岁。”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身为野战部队的代理排长,周跃南英勇作战、靠前指挥,面对敌方的持续轰炸从不曾退缩。

“我们当时52天才洗上一把脸,一个月或者一个半月才脱一次鞋,生怕在脱鞋的时候敌人发起进攻。我们一天只吃一顿饭,吃了压缩饼干之后还没有水喝。”周跃南还讲述了战场上极度缺水和物资紧缺的恶劣状况,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他们仍是出生入死,毫不退缩。

坚守承诺 生死约定不忘却

“这次不管是谁牺牲,我们回去之后一定要把他的父母当作自己的父母,照顾好并养老送终,这就是一个承诺。”回忆起战友陈云生,周跃南深深吸了一口气,“云生牺牲那天是1985年2月11日,他们连队要拔点高地,云生是爆破班副班长,要用爆破管排雷,为部队开辟通道。讲实话,爆破这个任务没有人可以回来。他是在冲锋的路上牺牲的,那一年他才24岁……”

周跃南退伍回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陈云生家中,认下他的父母为“亲爹”、“亲妈”,替战友尽孝。2008年起,一天一个电话,一周去一趟老家,来回93公里。34年来,他为两位老人修房,采购日用品,添置生活用品,照顾生活起居。“我女儿有时忍不住会说:‘爸爸对温奶奶比对自己奶奶都要亲。’我告诉她说:‘温奶奶走了一个英雄儿子,那我就得当她的孝顺儿子!’”周跃南对老人的关照风雨无阻、无微不至,直至老人去世,他也是尽心地料理丧事。

三十四载如一日,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周跃南用自己的坚持,守住了当年战场的生死约定。

不忘初心 退役退休不褪色

“疫情期间,作为小区里的老党员,每天早晚在小区门口穿着红马甲站岗。我们一起为小区服务,才能确保大家的安全。”周跃南坚守自己的初心,在疫情期间自告奋勇当起了小区里的“逆行者”,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每天早中晚,他和其他社区志愿者一起轮班坚守在小区卡口,严格登记进出车辆,询问外来人员信息,测量体温,严控病源输入,并且定期在小区内巡逻,提醒居民正确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和隔离。

“作为一名军人,退伍不褪色本身就是我们的承诺。我始终都告诉自己,要力所能及地多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工作。”当被问及获得浙江省首届“最美退役军人”和“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荣誉称号的感受时,他说道:“这其实也是一种压力。拿到这么高的荣誉,是国家对我们的期许,对退役军人的关爱。正因为这样,我们要更加投入,更要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对于当下的年轻人,周跃南表达了自己的期望:“第一个就是要抓紧自己的学习,因为学习是改变命运的前提;第二个是当你们将来走出社会,要想到去做一个有用之才,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带领身边的人共同进步;第三个要知道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时时刻刻都要珍惜。”

岁月的痕迹爬上了周跃南的额鬓,昔日的小伙子现在也当上了爷爷。但周跃南依旧是不忘初心,步履不停,用默默的奉献来守护心中的信念与荣光。

“红笔杆”实践队队员和老兵合照1 拍摄:辖区负责人陈兴亮.jpg 

“红笔杆”实践队队员和老兵合照

【结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雄们逐渐老去。我们不曾见证老兵的戎马生涯,却可以忠实倾听并记录他们的故事。老兵精神,永不磨灭;薪火相传,军魂永在!

 

队员:赵幸语 王璐瑶 奚洁 陈漪

指导老师:蒋子郁

版权所有 温州理工学院 备案号:浙ICP备05014618号-1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