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许思典,中共党员,1988年出生,祖籍浙江平阳。参军十二年,曾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因表现突出,荣获2次三等功。2次代表国家参加赴马里维和任务,荣获联合国颁发的和平勋章及由中国中央军委颁发的和平勋章。荣登《世界温州人》杂志,于2019年两次被CCTV-4《华人世界》报道“首次维和踩到地雷,仍毅然出征二次维和任务,始终冲在危险第一线”的事迹。
许思典马里维和任务出征照
二、梦想的种子开成花
2021年11月下旬,距离许思典退伍回到家乡平阳已近2年,时光并没有抹去他身上的军人印记。在许思典平阳的家中见到他时,无论他说话的直爽劲还是走路的板正样子都在提醒我们——他曾是一名军人,他还保留了爱收拾的习惯和风风火火做事的状态,家里墙壁橱柜上的照片和各种获奖证书,为我们展示了过去十多年里他的部队生活。
2007年,许思典在全家人的反对下毅然参军,他渴望保家卫国,为祖国做出一份贡献,立志从军十年。就这样,许思典瞒着父母偷偷报名参军,凭借着“体育特长生”的的优良身体素质被选入了特种部队,随后被分配到当时哈尔滨“老虎团”最优秀的特战营“虎头连”。
然而,在温暖南方长大的许思典来到天寒地冻的东北懵了,南北巨大的气候差异、部队严格的训练,给了这位有着坚实身体素质基础的“运动特长生”一个狠狠的下马威——他一向颇为自信的跑步成绩竟然垫底。高强度的训练、恶劣的气候,更是让许思典患上了支气管炎,但他也不敢停止训练,害怕会掉队,咬牙坚持,每天咳嗽不断,“刚开始去很苦,咳血、尿血,都有过的。”
训练艰苦的时候,许思典会在心中默默地激励自己,凭借着坚韧的意志,他慢慢适应了恶劣的环境,逐渐在连队新兵里崭露头角。此后,许思典一直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在2013年3月获得优秀新兵班长标兵并荣获三等功。
许思典老兵向“红笔杆”实践队展示最珍贵的奖章
三、维和任务显军人担当
(一)中国国旗的“特殊待遇”
参加实战,一直都是许思典的梦想。当得知有机会赴非洲马里维和时,许思典毫不犹豫地报名了。“身为一名军人,只要祖国有需要,我便义无反顾。”这是许思典选择赴非洲马里参加维和最淳朴、最真挚的初衷。
2013年7月,许思典成为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的士兵,并任警卫分队快反中队一班长。虽然在维和前,许思典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真正到达非洲,才发现形势比想象中更为严峻。非洲马里疟疾猖獗,当地温度极高,严重缺乏饮水,沙尘暴更是光顾频繁。最大的威胁是不安全的环境,马里加奥任务区的形势复杂,时时考验着维和官兵们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值得欣慰的是国家配备青蒿素和净化器并积极加强基地建设,铺设水泥地,建设防爆层,使官兵们的生活各方面得到应有的保障。
许思典在采访中说道:“中国国旗在非洲是安全感的体现。”只要当地居民看到中国国旗,便会肃然起敬,中国人在非洲人的眼里是很友好的,鲜艳的国旗在非洲是“通行证”,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会放行。这是非洲人民对中国怀有的特殊的感情,是这么多年来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是一直以为对非洲给予的帮助所带来的“特殊待遇”。
(二)出征遇险,临危不惧
许思典的父母至今都不知道自己的小儿子曾在遥远的非洲踩到过地雷,生死一线之际被排雷专家救下来。“儿行千里母担忧”,许思典深深明白这一点,所以进入部队后,他对父母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
当时,为了建设“超级营区”,许思典与战友一起挖掘沙子用来构筑掩体,“嘎哒”一声,他马上意识到是踩到地雷了。但当时排爆分队还没部署到位,一位有排雷实战经验的专家花了整整40分钟用沙袋置换法解救了许思典。事后,排雷专家告诉他,如果不是因为地雷长期埋在地下受了潮,他至少要赔上一条腿。
2018年1月,已经入伍10年的许思典再次报名了维和运动,面对身边人的质疑,许思典没有犹豫,毅然出征马里。重返马里,许思典感到满满的自豪,幸福于祖国的和平与安宁,作为军人,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保家卫国。
“那是离死亡最近的一次。”许思典看着照片,语气有些激动。联合国袭击了维和当地的地雷研究所,瞬时,随着巨响,巨大的蘑菇云从地面飘起,带来了死亡的讯息。马里死伤惨重,维和营地距离爆炸点仅3公里,玻璃全被震碎。
许思典所在的部队在马里的任务主要是维护联合国司令部安全,也时常需要配合医护人员救护,在发生暴乱后负责清理,不同于影视剧所呈现的维和场面,现实更为残酷,更为艰苦,永远有未知的危险。
许思典在维和部队时的场景
四、荣归故里,谦尊而光
2019年12月,退伍后的许思典回到家乡水头,加入国网平阳县供电公司。经历过残酷战争的人更懂得平淡生活的美好,谈及如今的生活,许思典满怀感恩。“为人民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在这个岗位上我也立志要最大地贡献自己。”他说,希望自己在电力人这个岗位上,用行动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传承好国家电网的使命。
工作之外,许思典也没闲着。他与几个好友自行组建了民间先锋救援队并成为骨干,他觉得自己还年轻,能做的事还很多。他也确确实实在践行自己的准则,在私家车上贴了标语“我是退伍军人,有需要帮助可以找我”。
许思典说,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有一次在路上,前面车上有个筐掉下来了,我下意识地靠边停车,把它拖到路边了。我是能躲过去,那别人呢?会不会有危险?”他提到,“军人是一份荣耀、一份骄傲,哪里需要帮助,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照顾年迈的父母更是让他多了一份对老年群体的同理心,许思典参与了爱心募捐群,每年会定期慰问贫困户。做的事情一直在变,但不变的是军人,不变的是对人民的心。
许思典的荣誉、奖章铺开可以摆满满一桌——“朱日和”实兵实战演习荣获三等功、联合国二级和平勋章、中国中央军委颁发的和平勋章、“平阳好人”、“温州好人”……这两年,许思典收到很多采访邀约,他的经历和事迹被越来越多的平阳人了解到,有人称他为“平阳的骄傲”,在荣誉面前,他清醒而谦逊,“我还年轻,这些都是过去的成绩。往后的日子,我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继续发光发热,军装虽褪去,但责任仍在。”
许思典老兵与“红笔杆”实践队队员的合照
五、总结
我们不曾见过马里的暴乱,不曾见过维和部队的艰辛,但我们明白,维和军人们身处动乱地带,肩负着保卫和平的使命,他们是距离危险最近的人,是我们的英雄,是我们无论何时都要保持敬畏之心的人。
成员:蒋金晔 陈冰嫦 侯卢佳 沈淑媛
文字指导:邓金培
指导老师:江婧婧